白蛇吞宰相
白蛇吞宰相
作者:许德贵 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白蛇修炼成白娘子的故事,几户家喻户晓,但白蛇问世前的传奇故事,未必人人皆知。上过峨嵋山多姿多彩的金顶,可能已知道金顶附近有个女娲洞。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在这儿余下块怪石。这石头白白的弯弯的,头小身长,好多上峨嵋山的人看过都不想要,甚至看都不愿看。有的看一眼,认为“难看死了”,又丢抛在地。奇怪得很,尽管人们乱扔,那石头要不多久,又出现在女娲洞外不远处的山道上。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峨嵋山下有一妇女名叫赵孙氏,她性情温和、善良,常常省吃俭用上山烧香拜佛,常常进庙化纸许愿。

有一年旧历四月初八,峨嵋山金顶举行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日。

女娲洞外山道上仙雾缭绕,上山的人络绎不绝。

赵孙氏与儿子走了一节路又欣赏一节路,两旁风光实在是太美了,可为“乐不思蜀”,但又必须爬上金顶了却心愿,便又往上爬去。

当他母子俩爬到洗象池下面的钻天坡时,一块怪石在那坡坎旁闪着光芒,其它的人视而不见。赵孙氏觉得奇怪,便弯腰拾起来看了看,但是,放在手上又无光芒,是普普通通的石头,只是白里无瑕,白得很美,放在手上掂掂,有轻微重量;仔细瞧瞧,石头不像有人的手与脚,不像有人的五官,只像有人的头。想拿回去,又觉得上下山要走山路,不便,就轻轻地放在道旁。

可视,寡妇孙氏刚放下这石头,自己的肚子就痛起来了,心想:“这石头莫非要我拿回家去。”便弯腰将它拾上放在怀里衣服内包里。岂知道,肚子不痛了,人也轻松了很多,儿子也高兴起来。赵孙氏想道:“这石头又不重,放在身上像没有啥事一般,不如带回家去孩子玩玩。”

于是,赵孙氏轻轻地隔着衣服将石头抚摸了几下,还在怀中揣得好好的,便携儿子上峨嵋山,很快爬过洗象池、大乘寺、连望坡、白云寺,不久到了顶。赵孙氏在金顶华藏寺给菩萨烧了香,许了愿,看到这儿的浴佛节,朝山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有玩猴戏的,有玩蚌壳灯的,还有皮影戏,木偶戏母子俩看得忘了下山。

天快黑了,赵孙氏与儿子赵岳急忙去庙内客栈住宿,晚上去观看圣灯。

赵孙氏从未上过金顶。她看到这月黑风静的夜晚,崖上幽谷中一光如黄豆般大,眨眼间,很像山麓的萤火虫成百成千的时儿聚,时儿散。散开时闪耀着光,有如节日焰火,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老僧人告诉她,说这是“万盏圣灯朝普贤。今日有缘分的人,才能看见。”赵孙氏、赵岳听到这些话,觉得峨嵋山处处气氛都很神秘。

事有那么凑巧,第二天赵孙氏与赵岳看到了令人向往已久的日出,而且是有云海的日出,景色十分瑰丽壮观,彩霞斑斓,有流金溢彩的奇趣。

金顶奇观美不胜收,赵孙氏母子在这里玩耍了两天两夜,辞别了老僧,从山巅回到山麓赵沟堰。

她家没有多的人,圈内喂的猪,托邻居刘嫂喂得好好的,地里的菜托李哥管理得巴巴适适的。赵孙氏谢过他们后便把上山的奇闻奇事说了出来。刘嫂说:“哪有那么怪的事儿,石头放在身上肚子就不痛了,快拿出来,我们看看。”

赵孙氏说:“不信,你们参观参观。”

李哥、刘嫂看到都觉得稀奇,他们齐夸孙氏有神运,是虔诚的心感动了佛祖赐给的。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都来看,有说这有说那的,有一老叟说是女娲补天余下的石头,因为他在某本黄纸书中看到过这石头图样和介绍。

不料,她把石头锁在箱子里,晚间肚子又疼痛难熬,赵岳说:“妈妈,快去把石头拿来放在怀中吧。”

果然,有了石头在怀中,赵孙氏周身清爽好过了。从此她只好这样白天黑夜地将这奇石安抚在怀中。

有一天,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赵孙氏的肚子感到疼痛,她心中觉得稀奇,这石头并没有离开怀中,怎么会肚痛呢?

一阵风把门吹开,她上前去关门,突然一股白光从身上射出,室内如同白昼,怀中石头落地,崩成八块,成花瓣形,中间露出一条小白蛇。这小白蛇不伤人,游来游去,游了七回,便停住了。赵孙氏舍不得丢它,便与儿子赵岳一道将它喂养起来。

赵岳每天弄些鲜美的青草、青菜喂它,也时常逗着它说:“小乖乖快长吧,长大后我们一起好玩耍。”

这小白蛇开初很不懂人语,渐渐地母子对话时,它总要点头或摇尾,像是能懂人话似的,还活泼地游着。

这天中午来了一游方道人,对赵孙氏说:“你家养的小白蛇是条蛇精,长大后要吃人,快把它交给我,我好处治吧。”

游方道人说:“你们不信,就卖给我吧。”说完拿出银钱。

这下,赵孙氏以为道人想骗小白蛇去赚大钱,说什么也不卖,并示意儿子进去藏好它。

道人见主人不卖,就一步跨进去,欲使道法将这小白蛇弄走。赵孙氏上前阻挡。赵岳说:“蛇已跑了,你还能得到什么?”

赵孙氏听儿子这么一讲,便让道人进去。可惜道人使了很多道法也并未见效,便灰溜溜地走了。

道人走了很远,这小白蛇才出来。

原来赵岳将蛇放进白米坛,米坛内还有半坛米,蛇就钻进米中,道人揭开米坛也没看到,朝坛内吹了仙气,也没吹出小白蛇,小白蛇在米坛里坚持住忍了,它由此得了仙气,就能讲一些人话了。

为了报答赵家母子救命之恩,小白蛇每天告诉他们,哪一座山好捡柴,哪一座山好割草,哪一天的柴好卖。他们母子照蛇的指点做了,果然灵验,柴多、草多,又卖得好价。

这样一来,赵寡妇有钱可供儿子读书了。

小白蛇渐渐与赵家感情深厚。但是,这白蛇越长越大,赵家供养不起,蛇就说:“赵妈妈,看来我的食量太大,我吃久了,你供养儿子读书就有困难,我自己上峨嵋山去住,去找吃的吧。”

赵孙氏舍不得它走,但又不好拒绝,好情难却,便同意了:“我以后怎么来看你呢?”

“我住在清音阁上面不远的一个洞子里。”

赵孙氏说:“那上面什么地方嘛?”“就在去万年寺的路右侧金龙洞下面,以后有什么事来找我则是。”白蛇说得坚决。

一个朝霞满天的早上,白蛇告别了赵家,朝峨嵋山上游去。

从此,赵孙氏一心一意地去打柴在集市上换些钱供养儿子读书,儿子赵岳就一心一意地读书。只是开初不习惯,他们每天都去白蛇住过的屋子看了又看。

赵岳读书很用功了,连考连中,直到进京考试中了首名状元,后来当了宰相。赵孙氏的儿子当官了,赵岳回来接妈妈进京享荣华富贵。一切都准备好要走了,想起了白蛇,便带着儿子去看看。

母子一路上各想各的心思。

母亲想:“蛇救了我们一家,是它告诉我们哪几座山的柴好捡。我们去把它的洞修好,让它好好过冬。”

儿子想:“蛇说过,需要什么可找它,我当官的钱还不多,没有金山银海,要向白蛇索取宝物。”

他们很快找到了白蛇住的洞,母亲还没开口,儿子就说:“我家很穷,没有钱用。”蛇就说:“你把我周围的冰柱摘些去,那是银条,拿去可以使用很久了。”

母亲看到这冰柱,心想儿子去摘几根也没关系,蛇洞很大、很漂亮,也用不着修理便没讲什么,只道了谢谢,也没讲要进京。

回到家中,母亲催儿子离家去京,可儿子赵岳不忙走了。他说:“妈妈,那蛇洞里那么多冰柱,我都要去摘。”

赵妈妈看儿子贪心,气得心疼了,病倒了。

这下,儿子赵岳方便了,很快拿冰柱去换银元、银宝。后又去找蛇诉苦、装穷、装病,说要给母亲治病。

一次、二次、三次·····洞里的冰柱摘光了,赵岳又去找蛇,蛇说:“我只有牙齿了,牙可以拔去,那是金子。”

为造金山,银海,赵岳不管蛇的牙齿能不能取,不管母亲病在床上的劝告、教育:“孩子呀,不要长一颗贪心,要长一颗善心。人生最危险境地就是贪婪。”他硬是不听劝,一回、二回、三回、四回地去左一颗、右一颗地摘取了白蛇的牙齿,这牙齿果然是金子。他家中已经堆了好多金子,都成金山了。

就这样,把那白蛇的牙齿拔光了,赵岳还心不满,意不足,欲沟难填,三番五次地去求白蛇施舍。白蛇说:“我实在没有什么办法。”赵岳就用随手带去的铁钩挥舞了几下,说道:“你不给,我就把你打死,就好比我妈当初没有捡到你这块石头。”

大白蛇说:“知恩者,善根没坏。你妈捡我,你们的恩我知道该怎么报。你实在要,我肚内有颗苦胆,你自己取吧,那是玉石。”赵岳想到将来自己要娶太太,要戴玉耳坠,便说:“要,当然要呀!”

白蛇见赵宰相兴高采烈的,就说:“我把嘴张开,你就像取冰柱、取牙齿似的,自己钻进我腹中去取吧。”

赵宰相得意忘形,什么都没想了,蛇刚一张口,他就一头钻了进去。可他刚钻进去,蛇的嘴使劲一合,把宰相吞进了肚里,他再也出不来了。

不久,这白蛇修炼成了龙,洞里的冰柱比原来多,比原来美了。这白蛇的牙齿也长起来了,比原来的整齐、漂亮,可她像是忘了赵宰相还在肚内。又在峨嵋山上的白龙洞继续修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