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目镇桥头有座龙凤桥
罗目镇桥头有座龙凤桥
作者:张承业 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在峨眉山旁边有一个小镇叫做罗目镇。有一条小河绕镇流过,叫做罗目河。河上有一座大桥叫“龙风桥”。这桥修得重簷绔飞阁,朱红栏杆,楠木桥面,十分宏丽。桥头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一行大字。为什么叫“龙凤桥”?而且还要立这样一块石碑呢?这要从修桥的经过谈起。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夏天,天气酷热。这天中午,乾隆皇帝用过御膳,躺在龙床上午歇。因为天热,心里烦燥,许久不能入睡。不知过了多久,眼睛慢慢迷糊起来,这时忽见门帘一掀,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自发苍苍的老婆婆。那老婆婆身穿篮布长衫,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走到龙床前向乾隆皇帝道:“今日天气炎热,我特来向陛下敬献西瓜解暑。”这时,乾隆心里正热得冒火,巴不得有什么东西来解暑退凉,见老婆婆抱来一个又大又鲜的西瓜,那水灵碧绿的西瓜皮,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顿时馋得口水直流,一翻身从龙床上爬起来,向老婆婆说道:“寡人正热得口干舌燥,你的西瓜送得正是时候,我要重重赏你。”边说边伸手去抱西瓜。那晓得西瓜又重又大,乾隆皇帝用了两支手也抱不起,西瓜一下滚到地上,只听“咚!”的一声,摔成了两半边。从西瓜里走出一个绿衣绿裙的姑娘来。乾隆一见,吓了一跳,大叫起来:“快来人呀!”睁眼一看,自己正抱着一个枕头睡在龙床上。老婆婆和西瓜姑娘都不见了。

第二天,散过早朝,乾隆皇帝把军师请到内宫,将昨天梦中之事向军师叙述了一遍问道:“寡人昨日所梦,究竟主何吉凶?”军师心想,你是不是热昏了头,白日做怪梦,却来问我。但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就只拣好的说道:“西瓜乃清热解暑之物,此主陛下龙体康泰,身心舒爽;至于这西瓜姑娘嘛,……这名称与“西宫娘娘,的字音相似,陛下现在不是正缺一位西宫娘娘吗?我看莫非就应在这西瓜姑娘身上?陛下何不借此机会改扮装束,到各州、县私查暗访。一则可以借此了解民情,二则若是果真找寻到西瓜姑娘,接回宫中,以充椒房之宠,岂不一举两得?”“其实军师晓得乾隆爱到处游山玩水,趁此机会把皇帝老官儿打发下去,免得在宫中住腻了胡思乱想,给自己添麻烦。乾隆听军师这样说,正合心意。就装扮成一个卖针头麻线的老头儿,先到了苏、杭二州巡游查访,访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访出下落,又过九江,走洞庭去鱼米之乡查访了八八六十四天,仍未访出个名堂,然后进入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走州、串县查访。这天来到了嘉定府峨眉县罗目场的刘山村。乾隆因初来乍到,人生路不熟,不觉走出老远眼看太阳偏西,却还未找到个吃饭的店铺。乾隆皇帝久居深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里挨过饥饿。今天爬山涉水走了大半天,到现在日已过午,腹内空空,头冒虚汗,两支脚饿得提不起来,走路直打偏偏,眼看实在走不动了,一屁股在路旁坐了下来。抬头一看,不远的山坡上一个约模十六、七岁的姑娘正坐在瓜地里吃东西。地里的瓜结得又多又大,瓜皮青绿,还未成熟。乾隆一见坐在西瓜地里的姑娘,心里猛然一惊,心想,这西瓜地里坐的姑娘不就是我要寻访的西瓜姑娘么?这时,乾隆正饿得心慌,看见姑娘手里拿着一个黄澄澄直冒热气的东西,一口一口地吃得津津有味。他虽然不认得那是啥东西,但看她吃得那样有味,再加上肚皮正饿得咕咕叫,口里直冒酸水。乾隆这时也顾不得体面和尊严,笑嘻嘻地走到姑娘面前道:“请问大姐,你吃的是啥东西?闻着好香啊!”姑娘见是一个外地口音的老头儿,便笑着说:“我吃的是‘棕包粑’。”乾隆红着脸又问:“不知大姐有无多余?分些给我解解饥饿如何?我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走错了路,到现在还未吃晌午哩!”姑娘见老头儿说话有气无力,晓得他是饿极了,就顺手从身旁的提篮拿出一个粑来递给老头道;“老大爷,本来这粑只够我吃。我看你走了这么远还没吃午饭,一定饿得很,我就分些给你吃吧!”乾隆高兴得喜笑颜开,赶忙道了谢。接这粑来就狠咬一口。只觉得又脆又香,还带点清甜味,他在皇宫里从来也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他狼吞虎嗓地几口就把粑吃完了。但肚皮还没有饱,听姑娘说她也不多,又不好再向她要,只好舐嘴伸舌地盯着姑娘。姑娘见他那付样子,就干脆把篮里仅剩的一个也给了他。乾隆这时真是千恩乃谢。吃完了粑,(注:棕包粑——峨眉人对玉米粑的称呼。)他从身上摸出钱来道:“多谢大姐的好心,我这里有点钱,说不上是给的粑钱,全当送给大姐买点针头麻线。”姑娘见老头儿要给她钱,婉言谢绝道:“老大爷,你好没道理,我又不是卖粑的!我是看你饿得走不动,才把粑分些给你吃,你快把钱收回去吧!”乾隆见她硬是不要,只得把钱收起。却又从身上摸出一颗红彤彤的珠子来,珠子上刻着两条摇头摆尾的龙:他向姑娘说:“大姐,你的心肠真好,我没啥谢你的,送你这颗珠子。今后要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你拿着它去找本地的官员,也许能有些用处。”边说边把珠子放在姑娘的提篮里,挑着货担就走。姑娘待要再向老头子问个究竟,眼看不远有人走来,也就不便再问,只得将珠子收藏起来。

姑娘回家后,就把这事向妈妈说,把那颗珠子拿给妈妈看。妈妈看见那颗珠子红光闪闪,两条龙雕得活灵活现,晓得是件贵重的东西。但又耽心这东西要是来路不正,被别人知道追查起来,岂不要老鹰抓蓑衣一脱不了爪。于是,叫女儿好好收藏起来,千万不要说出去。到了第二年,村里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吃草根树皮,芭蕉头,神仙土,饿死了不少人。姑娘的妈妈因为年老体弱,再加断粮缺吃,不久就饿死了。姑娘眼看全村老小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这时,忽然想起了老头儿给她的那颗珠子。她想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去试一试,要是真能像老头儿说的那样,去县里能换点粮食,乡亲们也能活出命来。

第二天,她带着双龙宝珠来到峨眉县衙门走进大堂,咚!咚!咚!击了三通堂鼓。县官听见堂鼓响,忙叫书僮出外查看。书僮回来禀报“原来是一个村姑击鼓,口称要见大人。”县官心里,一个农家姑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要见我?就对书僮道:“把她带到后花厅请夫人询问。”县官夫人见这姑娘头挽双髻,布衣短裤,就问:“你这小女子有何事要见大人?”姑娘从身上摸出那颗双龙宝珠对夫人说:“这是一个卖杂货的老头儿给我的。他叫我遇到为难的事就拿着它来找当地官府解决。今年我们村里遭旱灾,乡亲们饿死了大半,我实在没法,才来求大人救济。”夫人一看那珠子红如玛瑙,亮似珍珠,珠子上一对金龙张牙喷须,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稀世的宝物。立即拿着珠子跑进内室对县官说道:“老爷,你看那村姑手拿这颗双龙宝珠,口口声声要官府救济饥荒!”县官一看,先是一惊,然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道:‘真是要找找不着,不找送进屋’。这是当今皇上正在巡访的西宫娘娘的宝物!”原来乾隆巡访回宫后,立即向峨眉县下了一道密旨,要该县官府仔细查访藏有双龙宝珠的西宫娘娘。县官已经经查访了几个月,都无下落。不想今天自己走上门来。县官立即穿上袍服,戴上乌纱帽,前来跪接姑娘,说道:“圣上降旨到处寻找娘娘,真把下官找得好苦哇!今天好不容易找到,真是圣上洪福齐天。”姑娘惊讶道道:“皇上怎么认识我?”县官道:“下官也不知道,只是奉旨办事。”姑娘对县官说:“今年天旱,我们全村百姓已经断粮几个月了!”县官忙说:“下官马上派人开仓帐济。姑娘请在小衙暂住几天,下官立即派人参明圣上。”姑娘说:“我在家里住惯了,还是回家住起方便。”县官哪敢违抗,立即旗锣鼓伞,人夫轿马亲自送姑娘回刘山:一面星夜飞马极报乾隆皇帝,乾隆一听大喜,命内侍用鸾驾凤车前来迎接。凤车来到罗目河边,河上只有一道小桥不能过去。县官立即派遣能工巧匠,日夜赶修,只用了三天就修了一座华丽宏敞的大桥。县官带着全县衙役,皇宫侍卫,黄绫伞盖.鸾驾凤辇,前呼后拥,把姑娘一直送到京城。

以后,这座桥,人们就叫它“龙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