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在峨眉的传说四列
孔明在峨眉的传说四列
作者:宋章祥 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土地关

    三国时期,孔明平彝,挥军直抵峨眉境内,一路上节节取胜,可是孔明军队一入峨眉山区,就渐渐不是彝兵的对手了。峨眉山高林密,山路崎岖,荆棘纵横,十分难走。彝兵习惯山间作战,经常神出鬼没,使蜀军处处挨打,吃亏不小,进兵十分缓慢。几个月后,蜀军人马很艰难地杀到一个关卡下,就再也不能前进了。

    这关卡又高又陡,独路一条,两边山陡,地形很险要。彝兵守在关口,上置擂石滚木,蜀兵攻关时死伤不计其数,孔明见状心里十分纳闷,就派探子混进彝营打探。探子混进关上,见彝营里有一桩怪事,凸口的岩边有一个土地龛,龛内有一石凿土地菩萨,彝军不论官兵凡到龛前必须一步三磕头。

    探子回营后,便将所见一切向孔明如实禀报,孔明听后心中大喜。次日夜晚,他派了一名精明能干的矮子兵,扮着土地菩萨的模样,悄悄爬上关卡,把土地龛里的土地菩萨扛去藏好,然后摸进彝营,用嘴附着彝王的耳朵,叫醒道:“我乃土地神菩萨,孔明军队十分厉害,我要先行一步。”说完转身便走。

    彝王惊疑不定,忙翻身起床,掌灯到土地龛处一看,见土地菩萨果然不见了,心里又急又吓,心想土地菩萨都怕孔明军队,兆头一定不好。便连夜传令,让所有彝兵拔营起寨,退出关卡。远距二十里扎寨。

    这个关卡,地方上为了纪念孔明的功绩,此后就取名为土地关。

    关马圈

    孔明用计吓走彝王,占领了“土地关”,一路顺风,挥兵直抵龙池。

    龙池四方是山,岭高林深,原始小道一边是河,一边是乱石荒坡,是个宜守不宜攻的兵家要地。孔明不敢贸然进兵,只好与彝兵在林间对峙。

    一天,孔明和参军登上湖边的三峰山侦察地形,忽见龙池湖右前方有一平坦荒野,三面奇峰突起,草木茂密,里面可容万人兵马,顿时大喜,参军问他高兴何故,他笑着用鹅毛扇冲那平坦荒野一指,信口道:“关马圈,助我大败彝兵!”

    这夜,孔明将大队人马悄悄开进“关马圈”隐蔽起来。

    次日凌晨,孔明令小部人马佯装着向峨眉方向撤退。这时埋伏在老林里的彝兵见蜀军回撤、立即报告彝王,彝王登高一看,见孔明果然在撤兵,心想孔明一定是骇怕了,便令号兵吹响号角,挥动几千彝兵杀出老林,一阵狠追。

    然而当几千彝兵追过扁担桥,刚要与孔明退兵相触,只听身后“轰隆”几声炮响,从“关马圈”里杀出几千蜀军,这时,孔明的前队蜀军又转身杀了个回马枪,顿时,彝兵遭到前后夹击,队伍大乱,前进不能,退后不得,个个胆战心惊,争相逃命,多数不是被蜀军杀死,便是掉下河淹死。

    就这样,不到一个时辰,彝王的几千士兵大部被歼,他只好带着少数残兵逃进了大山。

    孔明装神

    孔明设计在龙池大败彝兵后,趁势挥军杀向山镇大为。占领了大为高地。这时彝王的援军已到。孔明知彝兵善于山战,不敢硬拼,只好安营扎寨,伺机出击。

    孔明与彝王对峙月余,心里未免有些焦急。怕彝王的第二支援军赶到于已不利。一日,他又心生一计,又派人四处散布,他将设坛请天兵天将下凡助阵。杀败彝兵。

    几日以后,他派人一面高搭坛台,焚香燃烛,有意让彝兵探子看见,一面派人做几双几尺长的草鞋,甩在路上,又派人用豆渣,糟渣和玉米面在兰竹筒里挤压成大便的形状,东一堆,西一堆地置放在道边。

    彝军探子一见到这些情形,骇得胆战心惊,忙禀告彝王道:“大王大事不好!孔明高搭坛台请来神兵,神兵高大无比,鞋长数尺,屎如钵粗。”

    彝王那里肯信,晚上就悄悄来到孔明军营外的路上一看,果然见有遗鞋长达数尺,屎粗如钵,心里未免惶恐不安,心想孔明所请神兵如此高大,休说用兵器杀人,就伸出巨手一把不捏死几人才怪。三十六计还是走为上策,他又一次下令让彝军连夜退兵十里。

    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吓退彝兵,又占领了彝王的一个关卡。

    射箭坪

    孔明装神退彝军,本想一鼓作气杀到峨边,不料进军途中的山愈来愈高,路愈来愈难走,彝兵抵抗也愈来愈顽强,经过几次短兵相接,双方伤亡惨重,孔明暗忖照这样下去,一旦粮草供应不上蜀军断会不战自败,他心里很是不安。

    一天,孔明派人去打扫战场时,突然心生一念,便随士兵前往,见路上躺有不少彝兵尸体,就令人剖腹检查,结果,一连剖开几具彝兵尸体,腹中全是草根、树皮、野菜。孔明看在眼里,顿时悲从心里,他想何苦这样死死硬拼下去呢?

    他回到营中想了很久、很久、想出了一个两全齐蒡的办法。

    次日,他用彝文写了一封很恳切的长信,令精明士兵投递彝王,信中大意是,蜀军不愿与彝军打仗,只想给彝王借一箭之地,方法是:“箭射多远就借地多远。箭射到之处设碑为界,汉彝两家从此和好”。

    且说彝王一连吃了孔明几次败仗,心里很是纳闷,见派人来讲和条件又不高,只借一箭之地,心中大喜。当即回书表示赞同。

    孔明和彝王谈妥后,就派人在大凉山里打好一支铁箭,箭上印有孔明二字。然后孔明的大将魏延登高射箭,彝王与孔明监射。彝王不知是计,箭一射出去,就派一名彝兵头目和魏延去找箭。

    彝兵头目和魏延就沿着箭射出的方向寻找。寻找了十多天,最后二人在大凉山的岩上发现了那支早插好的铁箭。彝兵头目不知有诈,只好去向彝王报告。彝王那里肯信,便和孔明一道前去大凉山。来到大凉山,他们果然在岩上见到有一支铁箭,取下一看,箭上果然印有孔明二字。彝王素来很讲信义,有约在先,只好当场认了这事。

    孔明是个精细之人,怕日后彝王后悔,立即派人在大凉山上立了一尊碑。彝王也守约让所有彝民退到界碑一方。可彝王也很老炼,他问孔明几时还地,孔明指着界碑笑道:“碑倒彝出”彝王耳有些不灵,误听为“碑倒彝绝。”心想孔明能懂法术,界碑一定设有符咒,心里好不骇怕,便暗传指令,凡彝民路过界碑,务必垒石一块,防止石碑倒塌。据说这以后,孔明和彝王不再作战了。人们把孔明令人造箭的地方取名打箭炉;同巍延射箭的地方取名射箭坪;大凉山上被乱石垒着的石碑取名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