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猴的传说系列
峨眉山猴的传说系列
作者:许德贵 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现在,峨眉山猴的活动区,是秀甲天下峨眉山上,最让游人扯眼球的风景之一,被称誉“活风景”。

关于这“风景”的传说有很多,如“白猿献果”,“青猿洗钵”,“猴子传书”等笔者择机会再叙,这儿只想将在山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何老愚老先生所见、所闻的“山猴故事”和其它几位老人及笔者的所见所闻,稍加整理,供读者闲聊。

(一)啸聚山头

如今在清音阁上面“猴区”观赏到的猴群,并非是自来都聚集在此。它们是峨眉山管委会为了游人大饱眼福,更为了游人生命的安全想法诱它们进入了“猴乐园”入驻。

峨眉山猴属藏儿,一千多年前就和人们结了缘,我国特有的,人们喜爱的珍兽或“猴居士”。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峨眉山上,故号称“山娃子”,说它是“娃子”道出了大自然和动物的本源与和谐的关系;说它是“猴居士”,道出了它与佛教圣地结下了佛缘。

因为它是珍奇动物,所以常工作为人类学、心理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替生。

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峨眉山猴的野生状态生活研究。它们原以草木的叶、嫩枝、花、果为主食。

近代的僧人、游客、山民喜猴、施食成风,导致了峨眉山猴好一部份靠人施食的依赖,产生了食物供求之间的乐趣,甚而还发生过纠葛。动物学家多次呼吁禁止人们喂猴,以恢复这峨眉山应该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峨眉山上每年游客速增,人们游峨眉山,似乎没有赏到猴趣,好像没有上过峨眉山,似乎有一种没有碰上金顶观观日出的失落感,故而才有今天“山猴”活风景的尽情展现。

人们在赏玩“活风景”时,不一定知道,很多年前,它们在山上是啸聚山头,是分为三个不同区域为群栖点和活动范围的。它们生活的山高1800米以上至2600米之间。因为再高的气候寒峻;再往下接近山民居住处,易遇打击,所以它们分布这三个区域内,猴多,且活跃。

一群组:以狮子岩为根据,活动点在洗象池。此处是上山下山会合的必经之路,游人多,容易觅食。

二群组:遇仙寺以下至九老洞、仙峰寺、九十九道拐一带。活动规律,聚散不定。一般在长寿岩、长寿桥一带途中觅食。

三群组:从大坪、蛇倒退、猴子坡、洪椿坪、扁担岩到寿星桥。聚散也是不定,多觅食途中。

每个群组都有猴王率领。出来时有尖兵前导,返回时,则猴王殿后。行动机警、秩序井然。

猴群聚集时,树上或高岩上常有展望哨。它们在寻食中,若发现异常,展望哨会悄然窜上窜下,窜去报警。但见行径旁草木纷披,不见猴影,速度极快,警惕性高,设防周密,没有一点嘈杂之声,有如正规部队夜行军。

当所布岗哨严加观察,虽有来人但不侵犯它们之意,或有另一群体的猴子无侵犯行为时,它们即立刻发出信息,继续“聚会”或继续觅食花果,或饮山泉,或嬉水,乐享猴生。

猴性好斗,但是分不清是入侵争地盘或是入食只觅食,只要有临群猴类入域,就双方相斗,先是一两只,后发展成数只,数十只,惊动猴王出导,斗得不亦乐乎,直到对方卸甲拽兵而逃出地盘为止,再也不去追捉,追打,数十年只守自己那么宽的地盘,与另一群猴和睦相处,各自为阵,互不侵犯。

(二)招之即来

这里说的招之即来,不是打猴战。这是1953年,何老愚先生在山上文管所工作时,他被分配到洗象池,负责转运背上山金顶修复的建材,常住这儿。闲下来时,山中冷漠枯燥无聊,不如当今有电视可观,有手机可玩,一点娱乐工具都没有,有时候有猴一两只来觅食,尚有点乐趣,有时几天不见它们,如失良友,怎么办?他们就请寺里住持和尚荣光招唤。

荣光和尚对猴性熟悉,很有经验。他用脸盆盛着玉米、黄豆,将盆子摇得沙沙作响,摇边大声对着洗象池外的山林呼喊:“山娃子!山娃子!有吃的啰!又有吃的啰!”

不多久,只见寺外斜坡林捎乱拂,林下草木摇晃,胆大、雄壮、貌美的青年猴,先东张西望地,一步一步地出现在石栏内的边缘,慢慢走到坝坝上,吃着和尚撒下的玉米或黄豆。

不多久,又来一些胆小的小猴,老猴,随先前到达的猴儿们捡来吃着。那些先到的壮猴也非常有猴儿情怀,主动停下,让它们吃那不多的美餐了。

有些天,何老愚先生他们让和尚想法多留些时间给猴儿们吃喝玩乐,让他们好好地饱眼福。

和尚们还真会想方设法。他们用小矮盆子装上清凉水,用小碗碟装上黄豆或玉米,而且装得不多,让它们每每吃完后,东张西望,舔嘴伸舌时,又撒些进去。这样,猴儿们喝水声、喝水样、或是爪子抓着碟子声、小碗里的豆豆声,有如奏乐一般,十分好玩。

有时候这样玩腻了,为了多让猴儿们多逗留些时间,便用盆子装上东西摇盆呐喊将它们唤出来,而不急着撒东西,或者先撒上一些,让猴儿们尝到甜头,就故意地把黄豆、玉米撒在石隙里、或  前草丛中,让它们一粒一粒地去掏,一粒一粒地去小草里寻,它们一边掏,一边捡,还不时露出或惊或怕,或张望,或伸头缩爪的百媚猴态,让在场的游客如像观赏着喜剧大师的演着滑稽剧。

(三)一场误会战斗

洗象池食堂(五观堂)附近有一较静处,这里是有为客人们来吃的专门的设备和常有专为客人们备的素斋。

有一回,客人们吃剩了很多东西,僧厨们又忙,还没有来得及收捡,不知几时,让猴儿侦察到了,乘那有一道门未关,捷足先登了,几只好胜的猴子早已猴涎欲滴,大胆地钻了进去,如象赴御宴,大吃大抓起来。

快要赴完美宴时,有一只猴儿发现有猴儿正跟它们争食,你吃它也吃,你抓果,它也抓,你做样要打斗,不料对方也不怕,也同样露出凶相;不料同伴,同伴一望也如一般猴思,如一般举爪睁眼,瞬间,几只猴子便打斗起来,吱吱声,摔盆声,惊动了和尚,飞快地前来劝战。

“猴山儿!猴友们,我们的老祖宗,另打了!别打了,把碗打烂了!”跑在前边的和尚们刚冲进门时,还没进去,那墙壁上的玻璃哗地一声被打得稀烂,猴儿们被突然响声惊着,睁眼一看,双方都停止了战斗。

走在前的和尚说他有功劳,喊停了战斗,可一老僧厨观察思考后,说,你们看,这批“猴哥儿”它们误认为玻璃里的猴子是在和它们争抢食物。

这一说,大家都笑了,有一和尚在窗下捡着一堆碗块,说:“猴影战斗,武器助威!”

(四)喜爱索食

何老愚老老先生,曾见一群猴在洗衣池的坝坝上与人见惯不惊。有一猴见一女人坐在坝边树下吃麻饼,便上前去面对面地坐视着,猴脸上露出一幅馋相。

女人可怜之,便从怀中又取出麻饼分来给它吃。猴子接过,毫不客气,纳于嘴里细嚼,嚼完后复盯着,眼里又露出乞讨之神。女人再给,直到这饼吃完。

这猴儿亲见如主人从怀中取饼动作,便试着坐上前去,伸右爪去揭上衣,探其还有无食饼。

女子骇急,欲伸手拍打猴头,猴儿无骇意,抬头望女子。女子惊诧,何老发现了,便上前说道:“千急别动手打它,不然会和你抓扯,任它所为,会伤着人,你不给它,你确是没有了,它求之不得会自然退去。”

女子听懂会意,便两手拍打了两下衣裳,猴儿果然退去。

对于猴子拦路索食,笔者夫妻二人于1963年暑假游峨眉山也亲眼遇见过,至今半个世纪还历历在目。

我们同行有四人,有妻舅和他的同学,我们在遇仙寺下面的坡坡上,远远看见有几只猴在坡坝上面或蹲或立,但头部都向着我们上去的地方。我们两口儿畏惧了,妻舅他们不怕,在路旁顺手捡上石头块块,想大胆地开路。

猴子见我们四人爬坡上去,它们似乎早知道这是条独路,其它地方爬不上去,一点也不畏惧,仍然保持先前猴相。妻舅二人让我们空手先行,他们好随后保护我们。

谁知,那站着的三只猴儿,一边向前,一边伸出前爪,拦着我们索食。我俩惊骇朝寺内大喊:“师傅啊,你们怎么不管管啊?”

寺里的和尚听到我们呼叫,有两个出来见这情形还居然大笑了,说:“你们有佛缘才见到‘猴居士’啊,前面走了几批人,他们想见都没见着,还跑进寺里何我们打听这些猴儿们几时出来哩!”

和尚见我们听懂了,我们也不惊怕了,便又说:“猴居士不会伤你们,有东西就给它们吃,没有,或吃完了,你们两手拍拍,然后摊开给它们看,嘴里说:““对不起”,或说“没带东西来”,或说“吃完了”它们会乖乖让路的”。

我们如此这般一做,而且一点不露出凶像,表示和谐相处之域意。果然立竿见影,这几只猴儿还比两位和尚先退去,让我们上了山。

(五)掀窗入室

改革开放前,特别是解放前后一些年长,峨眉山上不闹势,几群猴子常出没于庙中,出没于路边。因此,那些年长,凡是猴群常往来的寺庙里,壁头上都贴有安民告示:“请照管好自己行李包裹,谨防猴贼入室“。游人在登记住宿时,造册的僧人首先提醒你:‘进进出出时要关好门窗。睡觉时也要关好门窗,提高警惕,防止猴子来捣乱,窃取食物。”

的确,山上寺里出现过多起这类情况,那时候猴儿们乘客人入住时不防备,从窗上窥见无人,就进去乱翻,能吃者就毫不留情,不能吃的就摔,就抛或穿着人衣,学人样奔奔跳跳,嬉戏一番,享受猴伦之乐;有调皮捣蛋的猴儿还把好看的女人的花衣拿出室外高悬树枝上;有恶作剧者,甚而把衣帽抛到荒草丛中,或山沟沟里,特别是当那每年几次大香会期间,几乎都会发生那么一两起,这是常遇不惊之事。

何老愚先生于1953年5月间,在洗象池时,就亲自看到一回猴儿入室惊吓了睡觉的工人的事。

修复金顶在途中作业的话务员李成中与安装工同住一室。因头晚上,他开会较晚,早上工友们都起床吃早饭去了,他仍蒙头酣睡。起床的工人忘了关门。猴子潜入室内扑在他的被子上,把爪子伸入被里,扯他的耳朵,摸他的鼻子。

李成中睡意太浓,误以为有工友与他开玩笑大声吼道:“别瞎胡闹,让我再睡一会儿啊”!

猴子一听一惊,退了一点。销停,见没动静,又上前抓扯被子,居然,大胆地将嘴往他脸上吻去。

迷蒙中李成中感觉有什么毛茸茸的东西往脸上抹,使劲睁眼看了看,见是猴子,骇得喊了起来,可这里离人群远些,他人一时未听见,那猴子也稍吓了一下,往后一退,再下床一退,不料把门退来关闭了。

猴儿向来与人不惊,一时逃不去,觉得李成中穿着的花内裤很入眼,趁他站定入神,又上前,去抓扯他的内裤。李成中急忙伸手护内裤又无打猴之力的功夫。猴拖,他护。幸好何老愚这位驻洗象池转运站负责人,前来喊他吃早饭,不然,食堂不开餐了,远远听见他正与猴儿喜闹拟的,急忙开门进去,那猴子也眼快,脚快,趁门打开,一隙一溜就逃了去,何老看到李成中正在穿裤着衣。

待李成中与何老愚老师回过神来,会意地笑了,笑那不懂人事的猴子。

(六)斋厨窃食

峨眉山上寺庙常规,每月农历初一、十五要推豆花上供斋品。洗象池的僧厨常把豆渣拿给猴子吃,已习以为常,猴子呢,似乎也习惯了,视为传统,届时风雨无阻,大饱口福。

好玩的年轻僧厨,有时,兴致来了,有意利用豆渣作为明藏暗施之计,布置成疑阵引逗猴子,博得僧众一乐。

他们把豆渣放在灶后水洞旁边,暗伺以待。

猴儿们远远瞧见了豆渣,就自动排成单行,先由胆大者上前去,潜去洞里窥探,怕有人护着豆渣,打伤猴友。

猴子狡猾,两探三探之后,见这洞深处,果然无防,便把豆渣搓成一团,团结饼,往洞外一个接一个地传出去,传到末尾堆着,待后分赃。

僧众暗处观看表演,趁其毫无戒备之心,传得正欢时候,猛地一声吼:“捉住它,捉住它!”

突然传来这一要命般的声音,猴儿们的长长队伍瞬即四散无踪。

待不多久,领队的猴子镇定下来。细看,无人追捉它们,那些隐于坎下草丛中以观动静的猴友,见无有“要命”者出现,似乎猴脑里闪现出往次经验,和尚朋友不会捉杀自己,猴族又卷土重来,照常攫取,有时候,僧众只逗玩一次,有时逗玩两次,直到这些猴儿们将豆渣窃完为止,方才收兵回营。

据洗象池的和尚在说起猴儿们窃豆渣的事后,“促住它”三个字不灵时就要改变方法,比如抓石头,做凶担,更有效的方法,拿出弹弓来,和它们又比又划,一晃两晃,逗得猴儿们跑了又回来,回来又跑,直到吃完豆渣为止,逗得大家又一乐。

(六)坐朝议政

这儿说的猴儿们坐朝议政,并不是如人类坐在厅堂议论政事,而是它们在室外的行为,与人们坐朝议政相似,成了一大奇观。

人们在山上常常碰见猴子,它们总是蹦蹦跳跳,或抓耳搔腮的,哪有成群议政的,可何老愚老先生,他就多次见着,印象极深的一次是,他与金顶的永知和尚一道下山那一回。这天,峨眉山上晴日很少,能连续三五天,算是奇遇,这一天他们碰上好日子,正好晴峦雾净,碧峰翠谷惬人心日,观山望景,闲聊风光。

他们不知不觉地到了洗象池外罗汉坡,遥望到九龙坪草坝上,环坐群猴,静穆无讹,极像在开群猴会,久久没动。有时候,其中一只老猴或伸头,或伸爪,或唏嘘甚么,真像“王朝坐三公子朝堂”,“倒九卿于秘殿”,议政参政,整治政要。

他们继续观赏下去,和尚永知差点儿笑出声来,何老先生忍不住欲狂笑,急忙又掩口,怕惊跑了这一活风景。

后来,他上前几步近看一下,那位“王猴”一点不威严,真如孟子之语“望之不似人君”,你看它抓抓猴腮,搔搔屁股,东顾西盼,不直面议政“官员”,使人笑而想到,说它们“坐朝议政”或是整治猴风有些言过其实了。但它们到底在围坐甚么,天知地知,怕只有猴们才知晓,猴心隔肚皮,它既是道出来,我们也不要懂。

如此这般“活风景”,偶尔一次还好说,何老愚老先生在遇仙寺,仙峰寺还碰上过几次,可见,人类有神秘之处,猴类也有神秘之处,这就是东方国的神秘。

(七)猴子喜欢美女

据说,六十年代,四川女子排球队员,参加了全国运动会归来,到峨眉山来游山。

山猴儿发现了这一群穿红着绿的美女,一路都有追随窥探者。

当她们到达仙峰寺歇停时,只见仙峰寺对面坡上,瞬间跑来一大群猴子出山来围观。有的对着这群美女“吱吱呼呜”,有的还上前来走近观赏,有的小猴看不着,还让大猴或肩着,有的猴儿与猴儿之间相互抚摸,相互大胆忘形地骚动着,引起了兴趣,搔首弄姿,逗着女排队员。更有朋胆无畏的猴子,不管观者如何反应,公然上前去扯女运动员们的衣或裤。

有些女队员胆大的,不怕猴的,让它们行为,有些胆小的,一碰衣服,便大喊,大叫。向导怕出来,伤人伤猴都不好,便急速找来和尚,终于顺利地离开了仙峰寺。

(八)猴儿不抓痒寻虱

1983年10月10日《少年科谱报》上刊文猴子不是抓痒一文,纠证了民间对猴子行为一些看法不正确。例举了当年“六一”节发行的一套《儿童画选》邮票中,有一枚《给妈妈抓痒》,画一只小猴在给猴妈抓痒。

在峨眉山上我们会看到猴子在身上抓痒似的。好像在边抓痒,边寻到虱子,甚至放在嘴里吃着似的,有如吃暴炒豆。

据报上介绍,这种情况,在动物园里也会看到那管理员管得毛衣干净的猴子也有峨眉山猴类似举动。其实它们并非在抓虱子,也不是抓其它寄生虫。它们在身上或在其它猴身抓的,是它们出汗水以后结在细毛下的盐粒。

猴子吃花、吃草,吃树叶或吃游人给的东西,盐份少了,身上能量会降低,它们就是靠这种盐粒来增加身上的正能量。动物也与人一样,液体里含有一定的盐分,心脏才不致于停止跳动,肌肉才有刺激适应性。

读者明确这一点,别再看到猴子有抓痒似的寻盐粒儿吃时,感到恶心,影响你游峨眉山的快乐情绪,应让这一“活风景”给你一分好心情,快快乐乐地畅游仙峨眉。

(九)尾声

峨眉山猴多,山猴故事亦多,笔者在此暂告一段落。

山猴通人性,理叫灵猴,似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世界应效仿它们。且看我们“猴专家”何老愚先生,对它们作息的描述,有时归去时,夕阳  山,或深缘浸人;有时微风拂面,白雪飘眉,溪声伴云烟而入林,青松随雨而张盖。

归去来兮,负稚子于肩头,抱婴儿于胸怀,援手相依,挨肩抚背,和和美美,谐谐乐乐只差高唱一曲“世界和平歌”助以凯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