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武术

  • 发布时间:2020-02-02 12:38:29
  • |
  • 作者:峨眉山市文化馆
  • |
  • 阅读次数:605次

“峨眉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峨眉山,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也是整个西南地区武术的总称。

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发展至今,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已成为四川武术的代名词,门派多达80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

峨眉武术经过峨眉山的道、儒、佛等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它集聚了佛道两家武术、文化之精华而自成体系。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

由于峨眉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仙道、佛道文化氛围,引来各种追仙访道和隐世的武林人士,这对峨眉武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加之峨眉武术由于受到巴蜀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峨眉武术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包括“峨眉拳”、“峨眉器械”、“峨眉扣手”、“峨眉散手”、“峨眉练功法”等等具有独特四川拳味的各种技艺。据1983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峨眉武术的挖掘整理,峨眉武术共有68个拳种和门派,1093个徒手套路,518个器械套路,41个对练套路,276个练功方法和14个技击项目,根据峨眉武术各门派技术的技法内容、运动形式、技击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峨眉武术大致可划分为峨眉高桩拳、峨眉矮桩拳、峨眉派兵仗(器械)、峨眉扣手法、峨眉散手法和峨眉练功法等。

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炼,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即内外兼修。峨眉武术也因其起源早、拳术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古老、精深、丰厚的巴蜀文化而成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

峨眉高桩拳:势高步活,手法严紧,拳脚敏捷、盘、破、标、铲、腾、挪、闪等技法交替使用,讲究“功法一体,以气催力,内外兼修,亦刚亦柔,动静结合”。

峨眉散手法(即闪打、枪手打法):自明、清以来,四川经常举行打擂比赛。峨眉散手法变化多端,拳掌并用,肘膝参并,五峰六肘交替使用,打法可谓奇特、古朴。

峨眉派剑术:因春使用方法不完全相同,则分为单用剑、双剑、大剑、短剑等等。峨眉剑术刻意于舞剑陶冶情操、防身御敌,因此剑艺优美、身灵步活。

峨眉刀:峨眉刀术在四川范围流行甚广,具有各种风格,其中,夜行刀、禅林刀、红毛桃刀等颇具影响。主要刀法有劈、扎、缠、裹。因风格不同,刀法的表现不尽相同。

峨眉棍:峨眉棍是峨眉派武术中主要器械之一。清代以来,峨眉棍术有了很大发展,棍术套路较多。其势劈似泰山压顶,戳棍如万箭穿心,大枪尤如朋蟒翻身,扫如秋风扫落叶,舞动风驰电击。

峨眉剑:峨眉剑至今不但客观存在,而且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是峨眉派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峨眉剑术广传于民间,至今仍流行的套路有峨眉剑术一、二路、巴式剑术、战国剑法、玄门剑术等等。

峨眉扣手法(即对练):是峨眉拳、械的拆练,其击法多一招一势、一势多法,单边攻防、直攻硬取,迎刚化柔、动作朴实、结构严谨、步势低沉、攻守兼顾,风格颇为别致。

峨眉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中,峨眉武术具有起源最早,理论、实战体系最全面,武术文化内涵最丰富等特点,它聚集了释、儒、道三种思想文化之精华,而又自成体系,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峨眉武术经过峨眉山的道、儒、佛等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和斗争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它集聚了佛道两家武术、文化之精华而自成体系,既具佛门禅功,也含道教气功,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瑰宝。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炼,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即内外兼修。峨眉派武功,特别注重“武德”、“仁术”、“养气”,要求练武之人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提倡练武以防御保身为主,作为抗暴、图存的一种自卫手段,正告练武者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浩然正气。

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如何更好的挖掘、整理、保护峨眉武术,这对四川峨眉山的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峨眉武术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强身健体作用比较突出。当前,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和普及价值,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1.峨眉刀阵.jpg?v=17266327412472.峨眉养生扇.jpg?v=17266327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