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有近1400年悠久的历史,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峨眉席草龙就是其中的代表。
“峨眉席草龙”,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起初草龙全由稻草制作,称为金龙,因草为金色。一说是峨眉山上有一金龙寺(在白龙洞上面),从前常有金龙下山到径山寺外河里游玩,人们后来便以“金谷草龙”模样制作,逢年过节玩耍,象征吉祥。峨眉草龙以符溪、桂花等镇乡的尤为有名。符溪镇素有“草席之乡”美誉,聪明勤劳的符溪人民用草席制做出了栩栩如生的草龙,用于节日来庆贺。
峨眉席草龙的工艺制作流程及方法:一般是先做龙头,然后是用竹条做身架,即龙骨,再用席子做龙皮,席草做龙脊,最后是龙尾。
开初,草龙只有三节,后来发展为九节,象征久称久远。从1992年起,因为我市盛产席草,席草制成草席远销云南、广西、西安、海南,甚至已打入日本市场,所以当地人就将草龙改成席草龙。1995年还制成彩色席草毛虫龙,29节,55米长,1998年春节仍制成席草龙,但似草席编织样,又进一步,仍然是29节,55米长。
通过多年的努力,峨眉草龙不仅在制作上有其特色,在玩法上也有其特色。初步形成了“长草龙、短草龙”、“稻草龙、席草龙”、“毛虫龙、瓦片龙”、“彩色龙、素草龙”、“单角龙、多角龙”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草龙系列。在舞龙时,腾、挪、转、移、跳、跃、翻,花样百出,气势磅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峨眉草龙是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常见的生产资料——稻草、席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是当地群众长期生产劳动中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它为了解和研究峨眉的历史上农业生产和民间民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峨眉草龙在乐山地区很有影响,多次参加峨眉朝山会、乐山国际龙舟会表演,1997年5月还在四川省电视台“金土地”专栏进行了展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草龙多是民间艺人制作,现面临艺人年龄偏大,经费不足,后继堪忧等状况。舞草龙大多是农村精壮年青人,需要一定的体力。由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从事舞草龙的人越来越少。
新的世纪,峨眉山市将开展峨眉草龙的调查抢救工作;保存好与峨眉草龙相关的器具、制品、服装等;建立峨眉草龙详细档案。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峨眉草龙制作和表演的民间艺人;通过举办峨眉民俗文化展示,参加一些重大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对峨眉草龙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峨眉席草龙是峨眉山市劳动人民在历史生产生活中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是峨眉山市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特色文化,让峨眉草龙重现活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