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歌

  • 发布时间:2020-02-02 13:27:02
  • |
  • 作者:峨眉山市文化馆
  • |
  • 阅读次数:382次

峨眉山歌,乐山市级非特文化遗产,是峨眉民间音乐中民间演唱部分的统称,是峨眉人千百年来集体创作、口传心授的民间歌曲。峨眉山山歌音乐内容十分丰富,其种类多样,大体可以分为山歌类、号子类、灯调类、杂调类。

峨眉山歌主要分布在山区;号子、灯调、杂调,山区平坝均有。山歌的演唱方法属原生态唱法,歌声高亢婉转,尤以高腔山歌为代表,男声的高音区域一般都在hiC音至hiG音之间,hiC以下为中、低音区。灯调演唱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峨眉山歌的句式一般为四句。调式以徵调式为主,也有少数商调式、羽调式歌曲。

峨眉山歌中,上行7度的跳跃之后再下跳小三度或四度的旋律进行是区别于其他地方山歌的特征。山歌的终止或半终止方式以旋律下行为主。演唱以独唱为主,无器乐伴奏(灯调除外),有的山歌则采用帮腔或对唱的形式,其中,帮腔多为齐唱。

峨眉山人唱山歌大都是在山岭野外,环境空旷,大多为独唱,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唱歌者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因此,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曲调中长音、高音、自由延长音用的较多,听来气息悠长,高亢辽阔,粗犷奔放,起伏跌宕,其山歌都有便于远传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知名作曲家、乐山市、峨眉山市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为展现峨眉山的神韵和峨眉山人的精神风貌,从峨眉山山歌中吸取营养,创作出了:《峨眉山组歌》、《砍根竹儿做洞箫》、《峨眉秋色》、《峨眉四季美》、《中国有座峨眉山》、《震旦第一山》、《美丽的家园》、《山恋》、《永远的怀恋》……等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带着峨眉山山歌的芬芳,以MTV、广播剧插曲、纪录片配音等表现形式被广播电视媒体广为传播。

峨眉山歌是峨眉山人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相互学习交流、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民间歌曲,属于道听途唱式的传承方式。因峨眉的山区山高坡陡,古代交通极为不使,使得人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区域范围大大受限,山歌一般只能在一条山沟内传播。抬工号子从1984年民间歌曲集成工作中所搜集到的几百首山歌素材里可以发现,沟与沟之间的山歌是有较大区别的。比如高桥镇张沟村的山歌与其它山沟的山歌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峨眉山歌只能按地理区域来划分谱系。如:高桥张沟、川主蔡郎、龙池桃园、普兴的张岩等。

峨眉山歌内涵丰富,在音乐、文学、民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在音乐方面,山歌曲调高亢婉转,优美动听,除去旋律因素外,歌手的演唱技巧高超,功不可没。歌手在高音区的自如表现令人叹服,演唱的韵味用现代记谱法也无法记录下来;在文学方面,山歌中情歌和生活歌的歌词最具特色,词句乡土气息浓郁,比喻新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峨眉山市文化馆的音乐工作者开始对峨眉山歌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整理出120多首山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乐山市歌舞团的音乐工作者曾到高桥镇张沟村采风。搜集整理出十多首峨眉山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省卷编委会从上述的140多首山歌中精选了19首,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省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峨眉县卷》收录了大量峨眉山山歌的歌词。

峨眉山歌分布区域广,大致在五个区域:峨眉山(俗称大峨山)包括黄湾乡、高桥镇、峨山镇,二峨山包括九里镇,三峨山包括绥山镇、川主乡,四峨山包括双福镇、普兴乡以及与小凉山接壤的龙池镇、大为镇、龙门乡、沙溪乡等广大山区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区,桂花桥镇、胜利镇、符溪镇等平坝地区也有唱山歌的村民。某一区域内的山歌,由于环境的改变,已往收集整理不多,濒临消亡。目前,已收集的山歌仅有120首,还有大量的山歌需要收集整理。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能唱山歌的歌手越来越少,峨眉山山歌失传的濒危度极高,亟待抢救保护。

峨眉山歌随峨眉山人的劳作生活而产生。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峨眉山人的民俗民情,承载着峨眉山人的喜怒哀乐,是峨眉山人精神文化生活在音乐方面的体现。它对研究峨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开发建设峨眉、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2013年,高桥张沟村民在劳动休息之余唱起峨眉山民歌,拍摄者:余井全.jpg?v=17267745907782013年,普兴乡张岩村峨眉山歌民间艺人余道州、余井泉在演唱峨眉灯调,拍摄者:林立.jpg?v=172677459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