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

  • 发布时间:2020-02-02 13:29:17
  • |
  • 作者:峨眉山市文化馆
  • |
  • 阅读次数:346次

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流传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双福、普兴、沙溪、黄湾等广大山区镇乡独特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位于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的万年寺、清音阁一带则是茶叶生长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得峨眉山水之意蕴,融“茶禅”文化之精髓,竹叶青茶的品质自然脱凡不俗,可谓茶之珍品!

一千多年前峨眉山茶叶就闻名于世,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宋时因采于瑞雪迎春时节谓之“雪芽”,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写下“分无玉碗捧峨眉”的千古佳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历来便为好茶者视为茗中上品。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峨眉山万年寺茶园,种茶万株,采制入贡,此制一直延续到清代。峨眉山名茶因世代僧众的辛勤和智慧得以传承和繁荣。

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来到峨眉山,在万年寺与老僧人对弈品茶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随口就问:“这是什么茶?”老僧答道:“此茶乃峨眉山特产,还没有名称”,并请陈毅元帅赐名。陈毅仔细审视杯中茶叶,只见汤清叶绿,一片生机,脱口说道:“多像嫩竹叶呀,就叫竹叶青吧。”从此,峨眉山增添了一段传奇佳话,峨眉绿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竹叶青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竹叶青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另外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竹叶青采摘时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通常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0-15%,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竹叶青外形光洁,色泽翠绿,提高茶叶品质。

竹叶青的炒制分杀青、做形和辉锅三道工序。杀青、做形是竹叶青炒制中杀灭酶活性、初步造型的进程,当锅温达120-150°C时,涂抹少许茶籽油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20-30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辉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回锅做形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80-100°C,需炒制20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峨眉“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是峨眉山、四川省比较独特的一种手工制茶技艺,是峨眉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的形成的手工技艺,反映了当地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和清静无争的思想境界,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于研究峨眉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推动农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具有现实意义。

2013年,竹叶青绿茶传承人李宗明(右)品尝自制的竹叶青,拍摄者:刘祥云.jpg?v=17329093190802013年,竹叶青传统制作工艺——辉锅干燥,拍摄者:刘祥云.jpg?v=173290931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