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起源于清朝末期的峨眉山市罗目镇下街林家。户主林光荣、字人梅,清光绪19年即公元1893年腊月三十日生,1947年10月卒于会理县。毕业于熊克武讲武堂,曾经在熊克武麾下当过参谋,在新建县、会理县当过县长及秘书,是孙中山同盟会会员。林光荣能文能武,特别是诗歌、书画堪称一绝。其妻子林梅修贤良淑德读书识报。家藏书万册,每年都要在下街晒书防潮、防蛀,半条街摆满了书,成了书的风景。林维燊(林木)就在这书香之家出生,从小耳濡目染,浸泡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奠定了林木后来成为地方著名的文化人。
林光荣是传统文人雅士,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历史均有研究。这些都是林光荣的日课。林光荣还喜欢画牡丹,并教儿子林维燊学习。林维燊成人后,在文学、书画、篆刻、音乐、文史、群众文化等领均有建树。林维燊将民间文艺的精髓及西洋画的科学精神化于“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之中,使“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立的牡丹画法体系,被誉为“峨眉山下林牡丹”。传承至第三代林维燊的四个儿子手中时,其四子林栩将手指画的技法融入到“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中,使“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更加丰富、更具有艺术特色。传承至第四代林维燊四个孙子时,以林一雷为代表的全面继承了“峨眉牡丹”林氏画法技艺。
四川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木书画集》,2001年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为林维燊父子举办《峨眉山林木父子中国画展览》其中的三幅巨幅中国画捐赠北京奥申委,以表申奥爱国之情。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和各方面人士四百多人出席了揭幕式并观赏了画展。2015年林维燊以牡丹画参加“四川省名家美术作品提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