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竹编手工技艺,峨眉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业的突出代表。峨眉竹编这一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在峨眉山市川主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时期,川主人用竹子划篾,编成竹船子供峨眉各大小煤矿,用于井下拖煤炭。用竹子划篾编成矿篼,供各石灰矿山,装运石灰矿石,烧石灰供夹江造纸。同时,人们还用竹划篾编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如:箩筐、包篼、背篼、提篮、撮箕、簸箕、晒垫、米筛、凉席、竹帘等。民国初(约公元1914年),太阳坪(现川主乡太阳四组)李泽如家请篾匠编了一个大斗筐,能装包谷500多斤,至今,保存完好,仍可使用。
以前,人们将会竹编手艺的人称为篾匠师傅。谁家要做个篮子、打床凉席,就把篾匠师傅请回家,好酒饭招待。竹编作为谋生的手艺,依靠篾匠师傅的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川主竹编技艺因此得以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川主乡蔡郎村以本地丰富的竹资源,编矿篼供,应磷肥厂、水泥厂、石灰矿各大矿山企业和峨眉、乐山的各大供销社。创个人劳动每日3.4元,是其他生产队的十多倍。九十年代初,川主乡农机牵头创办旅游工艺品厂,开发竹编旅游工艺品,以金丝木作胎,用细篾丝编花瓶,并销往北京、云南等全国各地。目前,川主乡仍有一批篾匠师傅在从事竹编手工活,以帮人编织背篼、提篮等谋生。
竹编以筋竹、锦竹、水竹、慈竹等各类竹为原料,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原料,然后编制成不同种类的生产生活用品。其工序繁杂,完全靠手工完成,主要包括:
选料:选竹子很有讲究,竹龄一年、两年不能用,最起码要选三年至四年的竹子,并且是长得茂盛的竹子。且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竹子。编制要承担一定重要的用具,如背篼、矿篼之类的用品,一般选用筋竹。编制包篼、凉席一类较软的用具,则要选用慈竹。
制作篾条、竹丝:经过选料后,将竹子进行刮青、锯节、剖竹、开间(或起间)、劈篾(破篾)、劈丝(拉丝、剖丝、切丝)抽篾、刮篾、刮丝制成粗细、宽窄均匀的丝竹或篾条待用。
防霉、防潮、防虫蛀处理:用碱水煮,或将篾条放置在烟火上方进行烟熏。更多的是编制器具后再进行烟熏处理。
编制:竹编的编制技法很多,内容丰富,篾匠师傅采用直径纬编、六角六方编、三角眼编、虎头眼编、转角立体编、回旋还原编、多边钱眼编,长长的竹丝瞬间就组成了各种图案。编织工序种类繁多,且不同类别产品有不同的工序,以编制背篼为例,要经过起底、翻底、编筐、收口、锁口、钉巧篾、编背系等工序,才能编织而成。编织技巧主要通过对竹丝篾片的挑、压、弹、插、绕、穿、贴等。竹编手工产品主要有:斗笠、矿篼、箩筐、包篼、背篼、提篮、撮箕、簸箕、筲箕、晒垫、米筛凉席、竹帘和花瓶等。